兒科

我的小孩是調皮還是過動

654    
TAGS

    “老師建議帶來看診,說他上課都在發呆,不然就在玩橡皮擦,不專心”
    “醫師,他在班上都坐不住,講也講不聽,很有自己的想法”

  這是兒童心智科門診的日常,來就診的病人大部分由學校老師建議家長帶來看診,或孩子在家裡不受控,家長管教不易,希望尋求醫療的協助。但到底孩子單純是調皮還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呢?(Attention-Deficit/Hyperactivity Disorder,簡稱ADHD)要如何判斷呢?
一、判斷要件
  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(DSM-5),有符合下列症狀維持六個月以上、在兩個以上不同場所(如家裡、學校)出現,並造成社交、學業、職業功能上的損害,且須排除其他精神疾患,才能稱之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。

二、常見症狀
  有些孩子表現以注意力不集中為主,有些則以過動及衝動為主,有些則同時合併以上兩種狀況,造成學習上、人際關係上及家庭關係上的困擾。
(一)注意力不足的症狀:
經常容易因外界聲音或刺激分心,粗心、對於寫作業常常會逃避或找藉口、常常忘東忘西,丟三落四、不會整理書包,座位常常亂糟糟、嚴重的甚至連每天常規的事也會忘記,需要家人不斷提醒。

(二)過動的症狀:
經常無法好好坐在椅子上,常常扭動身體,或跑來跑去,跳上跳下,靜不下來、話量多,會打斷家人的話,愛插嘴,搶答,沒耐心無法等待、甚至出現衝動的行為如不顧危險,想做就做等。

三、要如何幫忙這些孩子呢?
(一)首先要有正確的診斷
不能錯把過動當調皮,但也不能過度診斷把調皮當過動。因此在診間的問診就顯得特別重要!醫師需要了解孩子從小到大的發展與個性,家裡的互動模式,父母的教養態度,最近環境是否有特別改變,孩子在學校的學業及人際表現,孩子自身的感受等等,才能有正確的判斷。
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病因目前仍不明,也無法透過影像學或抽血來診斷,但一般認為其主要異常以大腦額葉為主,並非不當管教引起,但不當管教卻會使問題越趨嚴重。

(二)若確定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,則必須使用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
雙管齊下幫忙孩子提升學習能力及人際關係。若放任不管或因害怕吃藥而諱疾忌醫,則容易造成孩子自信心低下,人際關係不佳,後續易引起憂鬱症及偏差行為等。目前藥物選擇多,且大部分無明顯副作用。聽到孩子回診時回饋“現在同學比較喜歡跟我玩”,或“老師有稱讚我很棒”的時候,就覺得其實這些孩子能力都不差,但因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未妥善處理而影響了表現真的不值得。